无数新上海人、青年人怀揣梦想,来到上海这座超大城市,住房问题是他们扎根城市的第一道关卡。中环沪太路微领地青年社区作为上海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大型社区之一,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了“住有所居”的温馨港湾,更通过党建引领下的“党组织覆盖+社区共治”新模式,让他们在申城里实现了“心有所属”的情感归宿。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2011年,微领地集团在静安区彭浦镇落子中环沪太路青年社区,2014年投入运营后便成为青年人聚居的热门选择之一。社区拥有近1800间房,主力房型为15-20平方米的精装一室户,家电家具一应俱全,目前的月租金均价2800元,精准匹配刚毕业大学生和城市新就业青年的经济承受能力,常年入住率保持在95%以上。
中环沪太路微领地青年社区
2022年,为顺应Z世代用户需求,社区启动全面更新升级改造。考虑到不影响住户正常生活,改造采用逐栋翻新的方式,提前与住户充分沟通,提供未改楼栋临时安置、原户原价返租、续约优惠券等多种方案,还贴心安排专业搬家公司提供免费搬家服务。
硬件升级涵盖社区方方面面:外立面焕新让整个社区焕发活力;公共区域新增篮球场、羽毛球场,满足年轻人运动需求;此前相邻的公共厨房和餐厅因油烟问题被分流改造,让用餐环境更舒适。房间内部更是细致入微,添置全新品牌家电,将床垫升级为高端酒店同款,床的尺寸从1.2米拓宽至1.5米,从睡眠这一高频场景提升居住体验。
“以前租的房子床垫硬得硌人,在这里每天都能睡个好觉,下班回来在社区球场打场球,感觉一天的疲惫都消散了。”入住两年的住户小林说,社区的硬件升级让他真切感受到“家”的舒适。
12小时在线守护青年需求
与传统社区不同,微领地青年社区的住户以21-28岁的职场新生代为主,88%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他们流动性强、居住周期短,62%自视为“i人(性格内敛)”,78%对陌生人持警惕态度,治理难度不言而喻。单一的物业管理或传统居委会模式难以满足需求,“党组织覆盖+社区共治”新模式应运而生。
社区运动场
在党建引领下,社区构建起“党支部+管家团队”的协同机制。静安区彭浦镇永和家园居民区党总支常务副书记兼微领地党支部书记吉芸介绍,管家团队从9时至21时随时响应住户需求,处理入住办理、设备维修等事务,形成“需求响应48小时闭环”机制,年度累计处理各类事项1000余件,满意度达95%。党支部则串联社区民警、医疗、团委等多方资源,解决就业指导、心理支持等深层需求。管家、保安民警和党支部保持“12小时在线”,成为青年住户的“第一联系人”。
刚毕业的大学生小崔曾因求职屡屡碰壁而焦虑,社区党群服务站的“职乐通”就业服务一体机帮她精准匹配岗位,通过“月月招”就业供需对接活动,她成功找到家附近的理想工作。“当时投了几十份简历都没回音,是社区工作人员陪着我修改简历、参加职业测评,现在我不仅站稳了脚跟,还升职了。”小崔的话语里满是感激。
社区回声花园
针对青年普遍面临的心理压力,社区党群服务站设立“心灵树洞”匿名信箱,每月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坐诊,提供一对一疏导。“那段时间加班到崩溃,感觉快撑不下去了,抱着试试的心态预约了咨询,聊完之后心里轻松了很多。”住户小张说,社区的心理支持让他在低谷时感受到了温暖。
从“陌生人社会”到“熟人社区”
“社区外马路上的路灯有些昏暗,夜班回家时感觉有些危险。”住户王星在一次“社长下午茶”上提出的建议,很快得到“家委会”响应。这个由民警、社区医生、团委代表、管家与住户代表组成的组织,每月召开会议,通过“问题收集,分级处理,闭环反馈”流程解决各类问题。路灯问题得到彭浦镇党委的高度重视,由塘南综合网格牵头多部门协调解决。
为让每一位居民的声音被听见,社区设立“社长下午茶”。今年7月的会议上,住户们就电梯香氛等问题展开讨论。有住户反映电梯香氛与夏季汗臭味混合味道怪异,希望移至大堂,社区第二天就完成调整。“没想到我们的意见真能被重视,感觉自己也是社区的主人。”参与会议的住户小李说。
让每一位居民的声音被听见
针对年轻人社交需求,社区积极孵化青年社团。今年4月,社区发布“狼人杀”游戏招募信息,首晚仅4名住户参与,而游戏需至少7人,吉芸带领居委会社工加入才能成功开局。游戏进行中,路过的住户陆续加入,如今这个社团成员已超40人,每周四晚都有十多人参与。
在党支部指导下,通过主理人招募、培训和赋能,社区已孵化出“游游乐桌游社”“V织作坊”“嘎嘎瘦健身社”等5个社团。“以前周末都是一个人宅着,现在参加健身社,不仅瘦了十斤,还认识了一群好朋友。”住户小陈说,社团活动让他从“跨城社交”转向“社区互动”,在沪漂生活中找到了归属感。
“党组织覆盖+社区共治”模式让新上海人、青年人在城市里不再孤单,从“住有所居”真正迈向“心有所属”,为超大城市青年社区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恒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