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历经15个月的匠心改造,刘海粟美术馆(分馆)焕新开放,同步揭幕的《行观——汪家芳艺术作品大展》作为建馆以来规模最大的艺术家个展,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也进行了专题报道。
10月20日,央视三套综艺频道报道《行观——汪家芳艺术作品大展》
《行观——汪家芳艺术作品大展》通过对汪家芳这位当代海上画坛艺术名家近年来创作的代表性作品进行了多维度梳理呈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代海派书画艺术的发展轨迹和创作成果。
而汪家芳之所以欣然应允在地处普陀区的刘海粟美术馆(分馆)办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艺术大展,首先是缘于他与普陀区绵长、牢固、深厚而独特的情感联系——普陀区是他出生、成长以及接受系统艺术教育、给予他丰富艺术滋养的宝地;其次,汪家芳一直在寻找适当的契机,想让普陀区的观众能够在家门口就比较全面地欣赏他的作品,感受他那虔敬深沉的感恩之心。
对于汪家芳来说,海派和中国传统书画经典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也是他艺术起步的“头口奶”。他在特殊年代有幸偶然拜师学画,接触到海派和中国传统书画经典,悉心拜读临摹经典绘画真迹,体悟到中国绘画特别是中国山水画所要表现的独特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家来说,山水与其说是客观存在的观看对象或者是需要予以征服的对象,还不如说是一种可以亲近、可以进入的特殊家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独有的自然观。林泉的高致,无论水墨渲淡的云峰石色,还是闹处辟幽的城市山林,以形媚道,澄怀味象,都是画家精神的寄托。他借由研习经典绘画迈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堂奥,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他之所以能够薄发,在海上画坛独树一帜,正是缘于当初在中国经典绘画和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厚积。
学习经典是为了走出经典,完成艺术创作的转型,进而使得自己的作品焕发出既有传统底蕴又有当下异彩的魅力。汪家芳开始艺术创作之初,幸遇国家改革开放。他将自己的理想、抱负、使命感和对新生活的激情融入作品,记录了时代的变化,为城市留影,替历史存档。他深知,社会的图景发生了变化,视觉的图形也应有相应的不同。他以从不满足的探索精神来回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从表现自我,抒写胸中逸气,到转向表现新的时代精神,在艺术创作上进行了成功的创新性转换,有意识地突破了旧有藩篱和陈规旧约,展现了不断向前的“创新姿态”。他在艺术创作上不断探索,将对时代变化的内心感受都化为笔下精彩的千山万水、城市风貌。
本次《行观——汪家芳艺术作品大展》展出120余幅大小作品,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勾勒出汪家芳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
近年来,汪家芳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的城市题材大画。本次艺术大展也展出了他的城市题材代表作《浦东》《初心》以及新作《印象普陀》《M50创意园区》等,观众可从中了解汪家芳城市题材创作的艺术特色,也可一窥他在城市题材创作领域不断开掘、求新求变的探索心路。
汪家芳的城市题材作品,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融入现代城市景观之中,借鉴西画之技法,力求透过对上海当下和历史景观的描摹,既反映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上海高速发展的时代气象,又展现上海底蕴深厚的城市文脉和城市精神。《浦东》以大全景呈现浦东陆家嘴的勃勃生机,将陆家嘴林立的高楼视为现代都市中的“山峰”,颇具北宋全景山水画的雄阔气势;而《初心》则取中共一大会址一角,以茂密的梧桐树作为画面的前景,烘托还原出一大会址特有的诗意氛围,与南宋山水画的“马一角”“夏半角”构图取景之法颇有几分神似。
以中国画的形式表现现代城市景观题材,往往面临着色彩饱和度不足以表现城市丰富性的难题,汪家芳将西画与中国画的敷色技法相融合,强化色彩的层层渲染,注重画面的光影效果,增强了景物的质感和视觉冲击力。更难得的是,汪家芳的城市题材大画充满上海这座中西融合国际化大都市特有的调性:时尚雅气,与传统山水画韵味也颇相契合,毫不违和,是中西结合的成功案例。
作品《浦东》
作品《初心》
《印象普陀》《M50创意园区》是汪家芳特意为普陀区创作的新画。《M50创意园区》由四幅小品组合而成,每幅小画展现M50创意园区的一个侧面,合起来形成M50创意园区的视觉整体,那种即兴、自然、放松、自由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不拘一格,灵动鲜活,仿佛切入了都市肌理。汪家芳还在画中别出心裁嵌入了老上海曾经流行的招贴,令作品顿然有当代艺术拼贴的意味,让观众耳目一新。
作品《印象普陀》
作品《M50创意园区》
作为一个优秀的山水画家,自然山川一直是汪家芳立身之本的创作母题,他不仅是恪守传统山水的构图笔墨,而是力求探寻更多符合当代审美趣味的中国画艺术表达的可能性。近年来,除了城市题材大画,汪家芳的山水画创作呈现出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围绕着一个重要的主题展开,比如他的徐霞客系列,就是以徐霞客的视角重新寻觅徐霞客曾经走过的山山水水,赋予这些作品以超越一般山水画更为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二是他的山水画特别是重要的大尺幅山水画作品,更为内敛,向着更为简约抽象的方向推进,因此也往往更富于象征的意味,融入了他对世间万物的形而上的思考。在这次展览中,《霞客踪迹》《五岳归来》等作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品《霞客踪迹》
作品《五岳归来》
汪家芳为本次艺术大展取名为“行观”,对于他本人来说,“行观”当指他创作时不甘为画室、书斋等象牙塔所困,而是希望持续不断地在生活中“行”而“观”,并且深入“思之”,并最终落笔于宣纸之上;对于观众来说,他们在美术馆展厅面对汪家芳多姿多彩的作品,不断移步换形,“行”而“观”之,得到审美的愉乐。
展览信息
展览主题
行观——汪家芳艺术作品大展
展览地点
刘海粟美术馆(分馆)
(普陀区铜川路1869号)
展览时间
即日起至11月30日
9:00-17:00(周一闭馆)
恒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